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赞颂的是武松勇敢,
一拳打出了名扬天下。
此类事情从古到今很多。
汉代的刘邦抢先占领了长安,按照刘邦与西楚霸王的先前
约定,谁先占西安谁为王。可是当初刘邦羽翼未丰。
楚霸王坐拥万军,想除掉刘邦,便设计了“鸿门宴”。
刘邦为了保存实力,以备将来东山再起,只能委曲求全,
忍辱负重,战战兢兢地演出了一出流传千年的鸿门宴大戏。
面对日寇长驱直入中国,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只占领着西北一小地块的共产党,必须与奉行“囊外必先
安内”的国民党合作,就此产生了“重庆谈判”的历史事件。
所以我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赞扬的不仅是勇敢、坚
强,而且称颂的大智慧。
武松夜行,必定要走景阳冈这条唯一的小道。
刘邦不示弱,难以成就617年的辉煌汉朝。
没有国共合作,也必然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细细斟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在事业上,生活中,感情世界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
行,许多时候却是莽撞、鲁莽的表现。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收获的往往是陈谷烂稻,歪瓜烂桃。
那么明知山无虎,偏向虎山行呢?
要么你是执拗、执着,固执,愚顽。要么你是作秀,哗众
取宠。要么你就是万般无奈,要么你就是昏庸,糊涂。
朋友对我说,这个景点你必须去欣赏,那个景点一点儿也
不美。
由此想到,明知山无景,偏向无景山,是一种什么状况?
有一年的寒冷冬天,北京的昆明湖要清淤、深挖,那是百
年一次的工程。
我就很好奇,那么多湖水将流向何方?冬天的皇宫后院慈
禧太后是否来过?
我跨进公园,惊诧于满目的萧肃,残柳败叶,山枯枝黄,
象征着一个泱泱大国被割裂和赔偿后的凄凉,也惊讶于湖水结冰后
被工人切割后一块块全部运走,整个昆明湖底,都是奔跑着的载重汽车。
那是好奇,疑惑,探究,深思,或许也是一种爱好,喜欢。
可不是?我钻到十七孔桥下面,站在湖底,留下了百年一遇的一张照片。
生活里,许多时候,其实是无需知道目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随遇而安也很好。
-2014-08-05--
评论